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朝阳区将推进“两区”建设作为发力点、重头戏,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宣传推介,在“两区”建设政策叠加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双重作用下,各项任务高效推进。一季度,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163家,同比增长50.93%,占全市43%,新设外资企业和吸引合同外资两项指标呈向好趋势。
跟踪服务助项目落地生根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朝阳区在深化精准服务方面持续发力,去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挂牌以来,朝阳区更是紧锣密鼓推进“两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提速,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朝阳区大力构建跟踪式“店小二”服务体系,持续实施台账管理和全流程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式服务。一季度,朝阳区累计与818家企业取得联系并跟
踪企业项目进展,滚动梳理新设和增资外资项目情况,确保外资台账规范化、精细化。
通过积极与企业负责人对接,跟进项目进展情况等一系列服务工作,今年,群鲜荟萃增资4.02亿美元,和信蜂到资830万美元。此外,新设大项目北京奥瑞吉商贸有限公司吸引合同外资5亿美元,香港大学北京中心项目落地亚洲金融中心,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朝阳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逐渐完善,平台的金融创新案例展示、服务贸易撮合、活动公布征集、政策咨询解读内容,围绕自贸区内各类企业需求,实时更新上传各家金融机构在北京自贸区的成功案例和在已开放自贸区的创新案例。此外,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环节,朝阳区采取推行外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提升现场办理工作效率、为区重点外资企业提供容缺受理服务等措施,支持和促进外资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宣传推介帮企业用好政策
除了为企业当好“管家”做好服务,朝阳区持续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政策解读与宣传推介,帮助企业享受“两区”建设政策红利,用好用足政策。
“面对面”交流可以第一时间听取企业
需求,将“两区”政策传达给企业。第一季度,朝阳区邀请丰田金融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日立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创鑫旅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参加“两区”建设外资企业座谈会,重点开展朝阳区“两区”建设推介,详细解读国家最新外汇管理政策,积极听取企业金融、税务等方面的诉求和建议;举办金融领域“两区”政策解读会,发布金融领域“两区”政策解读手册,邀请跨国公司、创投机构、外向型企业、高新企业等近20家驻区企业代表参加培训座谈会,解读“两区”建设相关方案、涉及企业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对进出口企业资质认证及进出口通关便利措施进行培训……一系列座谈会和政策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外资企业对相关政策的认知度,也为我区进一步完善支持外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奠定了基础。
我区还通过电话随访、实地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子女入学等政策的解读、宣传和调研,着力提升服务外资企业水平,让企业享受更多“两区”红利举措。
创新招商优质服务引凤栖
朝阳区创新招商体系,建立了“政府+市场”“国际+国内”合作招商机制,并成立专业化招商服务公司,率先设立北京CBD全球联络点上海分站,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今年初,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建设首个集招商服务和政务服务于一体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北京商务中心区招商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招商服务中心已落地佳能、正大系总部、网联科技等百余家重点企业,成为CBD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
在“两区”建设进程中,朝阳区统筹推进“引进来”合作创新。积极推进朝阳区国际创投集聚区建设,梳理、汇总建设国际创投集聚区的支持政策、具体措施及服务事项,并与欧盟中国城市发展委员会、瀚海国际、凯雷公司、高瓴资本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对接,研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已经吸引万步新能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由上海迁入朝阳区,吸引北京首家外商独资S基金科勒(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朝阳区,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11月引入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56.338亿元,其中外资金额10.49亿元。
接下来,我区将聚焦“政策+项目+机制”多元发力,优化完善政策设计,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通过“一对一”服务、“一事一议”等方式,完善外资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持续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